top of page

閱讀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
而在於,當我們被生活打回了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折磨的時候,給於我們一種內在的力量,讓我們安靜從容的去面對生活。。。


孩子諮商前,爸媽需要的準備指南!
BY張慧嬅 諮商心理師 #心理諮商#兒童諮商#遊戲治療#兒童身心健康 感謝您看見孩子的困難,並願意選擇諮商來幫助他們。這或許是您第一次接觸兒童遊戲治療或兒童諮商,對於這場未知的旅程,內心可能充滿期待與不安。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幫助您更有準備地迎接這段旅程,讓孩子和您都能感到更安心。 1. 事先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正式預約前,不妨先和孩子聊聊,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個能幫助自己的方式。試著邀請,而不是強迫,並聆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這樣的對話能降低孩子的不安,也讓孩子明白自己擁有選擇與參與的權利。 2. 改變需要過程,不是立刻見效 心理師不是魔術師,心理諮商也不是變魔法,多數時候都無法「立即」解決所有問題。孩子困境的發生通常有複雜的因素,因此會需要時間與持續的陪伴。給孩子和自己一些耐心,讓改變慢慢發生。 3. 心理師協助建立安全感,不是單純傳話 心理師的職責是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能表達的空間,而不是將孩子的話逐字轉述給父母。心理師會基於專業倫理分享必要的觀察與建議,幫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支持、與孩子相處。如果孩子可能有危險時,心理師一定會和父母討論的

予諾心理諮商所
10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兒童心理諮商是什麼?兒童需要心理諮商嗎?
#心理諮商#兒童諮商#兒童身心健康 兒童心理諮商,顧名思義對象為兒童(12歲以下),那其與成人的心理諮商有什麼不同呢?成人的語意表達及認知發展水平通常較為清楚,因此多數成人的心理諮商會以對話為主。然而兒童多數仍在發展的階段,因此心理師會以更多非語言式的方法著手,諸如遊戲、繪畫、敘事治療,再搭配上簡單的談話了解兒童面對的議題,諸如認知、情緒或社交等。 什麼時候兒童需要心理諮商? 主要照顧者可以從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面向去綜合判斷,如兒童焦慮的表現形式可能有頻尿、害怕分離。還有其他參考的基準,如破壞性行為、排斥社交活動或社交表現能力差、拒學、手機成癮、無法長時間專注或過動持續性狀況、低自尊等、重複行為等。 當主要照顧者發現兒童出現以上狀況,決定進入諮商資源的協助時,同時也要有心理準備,諮商通常是長時間的治療過程,若是較輕微的狀況,約6-8次可以結案,但兒童出現的狀況若較為嚴重,還需要其身邊的系統一同參與,包含家庭、學校及同儕系統,因此如家長、導師、輔導老師、特教老師、同學及朋友等,諮商心理師也需要花較多心力與方法協助兒童度過議題。...

王雅萱
2024年8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
-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