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地震過後,你好嗎?

作家相片: 林宇倫 心理師林宇倫 心理師

#地震#地震速報#地震警報#創傷復原#災難心理#心理師



地震

113年4月3日早上,在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劇烈地震,全台有感。不曉得在這之後您過得怎麼樣呢?是否發現自己很容易出現921過後時的擔憂、害怕、不安、恐懼等感受?或,是否很容易自己覺得又在晃、像是地震的感覺,但跟身旁的人確認後才發現其實是自己的幻覺。


如果在這陣子你有類似上述的狀況,是很正常的反應,請不要慌張。這是因為地震的發生是毫無預期的,毫無預期的事件也就是一種壓力事件,人在面對無法控制的事物時,會更容易感到不安,出現失控感,如果沒有注意去覺察自己的狀態,很有可能因此生病。


焦慮

就是因為地震(或是其他天災)的不可預測性,令人無法掌控,我們才更需要在這樣的不安中,替自己尋找安定的方法。你可以運自己習慣的方式讓自己獲得平靜:也許是做做瑜伽、靜坐、冥想;也許是有氧運動、打打拳擊;也許是追劇、聽音樂、閱讀;或是找親朋好友聚會,聯絡一下彼此的感情、分享對此事件的情緒感受。這些都是簡單又可以照顧自己焦慮不安的情緒的方法,透過這些自我照顧的方法,會讓你發現心情能夠因此逐漸平穩下來,藉此找回自己對生活的主控權。




拒絕新聞

另外,如果有可能,請盡量避免自己有太多機會去接收到地震之後關於各地災情狀況的新聞報導,尤其是當你發現這些訊息的湧入,會讓你更容易回憶起地震當下的情緒感受,請儘速關閉電視、暫時退追蹤那些與新聞報導有關的粉絲專頁。請不要覺得自己好像冷漠、不關心新聞和受傷的台灣,你只是透過這樣的行爲在照顧自己受傷的心,等你自己逐漸康復穩定了,再關心也不遲,因為我們得先讓自己穩定,才能給予他人幫助與陪伴。如果還是想要表達自己的關心與關懷,你可以選擇不影響自己、又能幫助台灣的方法,比如捐款,或是更簡單的:只要好好關心與體諒身邊的人,好好生活。這樣的行為就是照顧彼此、在這個世界中傳遞愛最實際又直接的方式了。


再者,提供一個口訣,這是心理學家針對此類此類帶來壓力的意外事件的自我因應方法:「安、靜、能、繫、望」

安(safety):促進安全。注意自身居住完全,並不要過度暴露在意外是應該的新聞中,保護自己。

靜(calming):讓自己維持平靜與鎮定。透過深呼吸,讓自己好好的放鬆、休息,來調適自己的情緒與正面思考。

能(efficacy):提升效能感。要記得,在變動與不穩定的時候,自己仍然是可以有掌握的。妥善的安排自己的作息,並適當轉移注意力,找回自我控制感。

繫(connectedness):保持聯繫。維持自己與外界的溝通,可以讓自己焦慮不安的情緒得到紓解與支持。  

望(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跳開負面的思考,保持正向的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的資訊與報導,相信自己與專業的救難人員。並記得我們過去有好多次從震災中復原的經驗,對自己與社會懷抱希望。


最後,你可以透過以下幾項觀察自己的狀態:

身體:出現顫動、麻木感;

情緒:易怒、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

想法:逃避拒絕談論;

行為:把自己隔離;

經驗重現:麻木或逃避、過度警覺或焦慮


心理諮商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發生地震的這天之後的六個月內,仍然持續不斷出現上述的狀況,強烈建議你去尋求專業的協助,因為你很有可能出現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你可以尋找專業的心理諮商人員,陪你慢慢整理自己內在的焦慮感受,好好照顧自己。

Comments


予諾心理 林口心理諮商所

​新北府衛心 字第 XY31170029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公園路129號2樓

電話:02-26082500

Email: info@inner-promise.com

  • Line
  • Instagram
  • Facebook
  • TikTok

©2023 予諾心理諮商所 IPCC All right reserved.

bottom of page